编者按:11月5日,是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一揽子计划一周年。一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全局,审时度势,及时果断决策,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个任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一揽子计划实施一周年之际,新华社多媒体经济调研小分队近期分赴东、中、西部等不一样的地区进行采访,并从11月4日起推出“一揽子计划实施一周年”系列调研报道。《(一揽子计划实施一周年·增长篇)砥砺奋进一年间——来自各地一线经济调研报告》为这组报道的开篇之作。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新华社记者 11月5日,是中国经济值得铭记的日子。一年前的这一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中央果断出台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在过去一年中,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奋力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如今,一揽子计划在各地实施的成效怎样?新华社近日组织“经济调研小分队”分赴东、中、西部地区,入企业、进市场、访农村、听民声,发回来自一线的最新调研报道。
“危机刚爆发时,企业家们在一起时谈的是生意还能不能做下去,现在谈怎样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面对记者,浙江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周晓光侃侃而谈,精气神十足。
“我做企业14年了,从来就没像过去一年这样受政府和社会各界这么强的鼓励和支持。”周晓光的一席话,道出了许多企业家的由衷感受。在去年10月、11月最困难时,企业以往三四成的销售增长顷刻间“告负”,未来似乎深不见底。
“那时候,大家气都喘不过来。”周晓光说。在紧要关头,一揽子计划果断出台。银行松开收紧的信贷闸门,各级政府主动上门联系帮企业解决困难,寒流中的企业家们感到了阵阵暖意。
在这家饰品生产企业的爪链车间流水线上,一只只绿底金纹、每只嵌有11万多颗施华洛世奇“水钻”的蟾蜍摆件光彩夺目。这是公司刚开始批量生产的新产品,市场零售价达8.8万元。“去年底工人每天只有三四小时活做,现在要干十小时的活,不招工是忙不过来了。”车间主任李农林说。
减免税费减轻企业负担,提供信贷支持维系企业资金链,组织企业赴外地甚至国外开拓市场,给予技改贴息奖励……各种办法一起上阵,全力帮企业走出困境,回到正常状态生产经营。
连日来,几路新华社经济调研小分队相继走访了东部的浙江、上海、广东,中部的河南、湖北,西部四川、甘肃等地,处处可以感受到一揽子计划给企业家们带来的信心与力量。
“包括银行降息、出口退税、家电下乡、节能产品惠民等这一揽子政策,给美的集团降低了十几亿元的成本。”广东佛山美的集团副总裁黄晓明算了这样一笔账。“美的集团对企业未来经营充满信心,正在制定新的三年发展规划,准备迎接新一轮快速地发展。”
经济外向度超过70%的浙江省玉环县,遭受到金融危机强烈冲击。最困难的今年1月份,工业从以往增长一成多转为下降25%。县里组织600多名干部到每一个规模以上企业宣讲政策、了解困难,组织企业参加展会、开拓市场。“上下拧成一股绳,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县委书记柯昕野说。如今,这里的工业生产已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中国政府一揽子计划的时效和力度,在各国相继推出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堪称表率。”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青说,一揽子计划再次检验了中国政府驾驭复杂经济发展形势的能力,在困难时刻振奋了信心,公司对中国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十分看好。
在上海港外高桥二期码头的泊位上,八座桥吊正在把一箱箱集装箱吊装上中国远洋集团的货轮。3日下午,搭载几千箱货物的这艘巨轮驶离码头,远渡重洋赶赴南美……
“我们外贸货物吞吐量前三季度降幅趋缓,而内贸货物吞吐量增长了接近10%。过去我们百分之七八十靠外贸拉动,现在要在稳定外贸货运的同时,更多关注国内市场。”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戌源在集团总部27楼办公室里和记者说。窗外黄浦江东流,东方明珠耸立,环球金融中心刷新了这座城市新的高度。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的出口下滑两成,而靠着扩大内需的政策发力,中国经济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增速明显回升,前三季度7.7%的增速已经使全年“保八”无悬念。
重大基础设施投资无疑发挥着拉动经济稳步的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记者调研发现,虽然天气逐渐转冷,但大工程、大项目的施工热度丝毫不减。
10月30日晚,甘肃兰州城大幅降温,但在兰州东郊的兰渝铁路建设工地仍然灯火通明,实施工程人员正在紧张架梁。这条铁路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25亿元。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工作人员张兰忠说,自施工以来他们就加班加点,没有一天休息。
一揽子计划并非局限于扩大投资。医改、保障性住房建设、毕业生见习计划、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一系列改善民生举措,在逐步扩大经济发展的最终需求。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朱湘君说,中国汽车市场需求在刺激政策的催化下,已跃上新台阶,特别是轿车市场已转为“全面增长”。国产汽车需求在2010年仍将保持10%以上增长。
义乌小商品市场里人流攒动,外商络绎不绝。浙江省义乌市副市长季金甫微笑着说:“投资拉动消费,带来商品需求,配套、材料都上来了,就业、人流、物流都上来了,我们的生产、销售、服务也都上来了。”
内需发力,拉动各地经济昂首上行。东部沿海地区受严重冲击的沿海省份恢复态势明显:浙江经济提高速度从今年一季度的3.4%回升到前三季度的7.7%,上海从3.1%回升至7.1%……而许多中西部地区的前三季度经济提高速度达到甚至超过了两位数。全国工业39个大类中,前三季度所有行业都恢复了增长。
湖北黄石市新兴管业公司车间里,生产紧张忙碌,公司全年销售有望达到20亿元。这个去年7月份挂牌没多久就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强烈冲击的公司,如今生产大发展、利润滚滚来。
公司挂牌之初,摆在总经理梅开新面前的残酷事实是连月亏损。董事长电话里“怎么一来就亏损”的话,让他倍感压力。停产?还是继续生产?这个抉择一度苦苦折磨着他。经过仔仔细细地观察,梅开新找到了“控制成本、加强技改”的企业挖潜方向,毅然选择了继续生产:投入1.4亿元搞技改,成本降低10%以上,产量提高10%以上——公司实现了止亏为盈。
面对危机,政府出手提振信心固然重要,但企业自身调整和努力,才是走出危机动力源泉。调研小分队在各地了解到,一年来,许多企业在危机中认真思考未来发展趋势,积极开动脑筋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管理上的水准,拓展销售渠道。
“生意难做,人就思变。怎么变?外部环境改变不了,就改变企业自身的产品和营销。真正依靠市场主体的努力,渡过这场危机。”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波成这样解释义乌小商品市场依旧红火的“秘诀”。
在全国最大的齿轮零件生产企业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齿轮车间,一人多高、价值1100多万元的德国磨齿机独立一角。只见之前粗加工出来的齿轮与切削砂轮同时非常快速地旋转,在喷射出的切削油润滑下,两三分钟安静平稳的磨削,就能使齿轮的精度上升两个等级,附加值增加20%。
“刺激政策替代不了企业内生的发展动力,危机中的生存压力会逼迫企业想办法。要想做百年企业,就必须把发展重点转向提升核心竞争力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说。
传统产能过剩行业,正努力化压力为动力进行转型。在普碳钢销售普遍面临压力的局面下,宝钢把受国家电网大投资支撑的电工钢(钢材中技术上的含金量和附加值最高的品种之一)作为未来最大利润增长点之一,今年计划生产电工钢8万吨到9万吨。
在一揽子计划中,国家已先后出台了11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从钢铁、纺织产业,到物流、文化产业,力促结构调整,支持新兴起的产业发展。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中国经济的回暖极大地鼓舞了地方和企业的信心;在应对挑战中,一些地方和企业已转换发展理念,抢占先机,谋划“后危机时代”的长远发展。
“这次危机给我们上了一堂课,让人切身体会到,不能再走以往的粗放式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却是我们产业洗牌和升级的一次机会。”
经历过应对危机的一年,浙江省玉环县委书记柯昕野深有感触:“正反两个方面的例子都告诉我们,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前三季度经济稳步的增长实现企稳回升来之不易,但仍远远低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等水准,基础仍不稳固。出口和企业效益近几个月来总体好转,但今年以来的累计数据依然降幅较大,民间投资信心依然待提振。当前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并未达到预期水平,农村消费仍是大难题。
记者在长三角、珠三角调研时了解到,一些企业订单在回升,但利润率在降低。这说明许多企业仍不掌握产品的定价权,归根结底在于企业在技术、品牌、市场渠道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中国经济中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既有利于为经济稳步的增长拓展新空间,也有助于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未来发展应当更看重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这慢慢的变成了政府、企业家和学术界的共识。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河南省成立了注册资本金20亿元的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投资的CCYV新科动漫频道成为国内唯一的全国性、全年龄段、全天候播放的动漫频道。文化产业逆势大发展,给过去习惯依赖制造业扩张的人们以新启示。
发展现代物流为将来“物联网”可能的大发展准备好;加工制造企业把传统业务外包转向设计创意;扬弃价格战专攻树立品牌……各地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企业家们谋求未来发展的新招迭出,力图在“后危机时代”中实现新的飞跃。
“化危为机,有着阶段性。第一阶段保增长,先把经济‘托’住;接下来就是更看重调结构,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存在的问题,赢得新的、更大的发展,不能再走老路。”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如此评点。(记者刘铮、韩洁、杜宇、齐中熙、常志鹏、何宗渝、刘敏、冯源、姚玉洁、王敏、安蓓、郑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