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创造词汇非常睿智,“胆识”——胆在前,识在后。换句话说,在面对机遇的时候,胆量最重要,只有有勇气去面对,才有机会取得超常规的发展速度。
来源:摘编自中外管理传媒出品《迈向工业文明——太平洋精锻30年成长启示录》
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中国制造在过去一直面临价格低且竞争力不足的问题。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的制造业已经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今,中国制造需要从单纯的产品输出转向工业能力的输出,以此提升在全球制造产业链中的地位。
曾几何时,中国乘用车市场一度被进口车、合资车垄断。那些年规模较大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厂家也就是一汽、上汽和东风,而这三大车企的主打品牌也都是合资车。中国乘用车消费市场基本被合资车占据着,合资车销量始终火爆,而与合资车销售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自主品牌销量惨淡。
中国的乘用车制造工业起步较晚,产业链布局也不是很完善,核心技术和科技含量还不是很稳定。而合资车进入中国市场较早,占据了市场优势。在人们传统的观念里,合资车无论从质量、性价比和保值率方面都优于自主品牌。虽然价格比自主品牌贵,但消费的人还是更倾向于合资品牌。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的提升,特别是中国科技和制造水平的大跨越,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在新能源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占据了国内的大部分市场,彻底改变了昔日的窘境。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一举超越美国,变成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大国。2012年中国汽车全年产销分别为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连续四年世界第一。2015年,中国汽车进入新能源时代,并慢慢的变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双碳战略”引领下,2021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爆发性增长。
在此背景下,太平洋精锻的战略布局也在发生改变。早在2008年,国内的新能源风向尚不明朗时,太平洋精锻就开始对新能源有所关注。这还得先从轮毂电机说起。
起家于英国、总部设在美国的ProteanElectric公司的第一代HiPaDrive轮毂电机于2006年问世。轮毂电机技术能将动力、传动和制动装置都整合到轮毂内,不经过任何机械结构的传递,直接驱动车轮,如此,电动车辆的机械部分会大大简化,形象地说,有一种脚踏“风火轮”的感觉。
要知道,传统燃油汽车的动力传递方式是,由发动机输出的动力,先经过离合器,由变速器变扭和变速后,经传动轴把动力传递到主减速器上,最后通过差速器和半轴把动力传递到驱动轮上。其动力传递机构主要由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主减速器、差速器以及半轴等部分组成。
按照这个逻辑,如果轮毂电机技术被大量应用,将会淘汰发动机(以电池代替)、离合器、变速器、分动器、传动轴、主减速器等一系列机械结构。那传统的燃油车岂不是要遭遇灭顶之灾?而燃油车配套企业之前所投资的设备、技术,有可能要全部扔掉。
一时间,轮毂电机技术令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临大敌。生存还是毁灭,一度成了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甚至谈电色变。
这个时候,未能置身事外的夏汉关(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也不得不开始思考,如果电动汽车产业得到良好发展的话,究竟会不会颠覆精密锻造零部件行业?或者它会颠覆零部件哪些部分?而哪些产品企业能与之相关联?......
闭门造车是肯定得不到答案的。太平洋精锻对外参访时在欧洲、日本结交的一些人脉关系,虽然不会透露研发的核心内容,但对于未来新能源电动汽车趋势的看法,大家都可以开诚布公地各抒己见。
所以,从2008年开始,夏汉关每年都带着团队到欧美或日本,跟知名车企的研发部门、运营部和汽车零部件公司做交流。据此判断自己公司未来的瓶颈或风险变化,并持续跟踪产业技术革命与技术进步。
为了搞明白未来电动汽车里还有没有齿轮这件事,夏汉关带领团队先是到英国考察相关企业,然后横跨大西洋到了美国底特律。每到一个客户那里,他都会主动讨论起电动汽车的问题。到了旧金山,夏汉关和特斯拉方面的工程师接触并交流探讨未来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虽然经常出国考察,但考察新能源轮毂电机的那一次可是先去了英国,又从英国飞越大西洋到了美国,最后围着地球绕了一圈回来了。交流的目的是为了搞明白新能源汽车领域以后还用不用齿轮,假如没有,我们要做前瞻性的安排。”夏汉关回忆说。
最终,夏汉关判断,未来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将快速的提升,而电动汽车没有发动机,变速箱体积变小,不过,即便电动汽车淘汰了现有的发动机,取消的也只是物理运动的多级变速器,二档减速器和差速器任旧存在。也就是说,减少的只是变速器齿轮的生产需求,而差速器锥齿轮的生产需求没有变化。他决定以乐观的心态看待电动车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以谨慎的态度对待新的产能投资,计划将原来的全燃油汽车的配套产能,逐步改变为50%左右的燃油车,50%左右的电动车。
“我们当时之所以敢于投入新能源,是建立在前期对行业大量跟踪与对未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当时整个美国、德国、日本汽车行业最前沿的研究,我们都一直在跟踪,相当于打好了基础,其实还是厚积薄发。”夏汉关说,“到了2010年,我们已对电动汽车的传动系统有了清晰的认识。当时我们就在思考,这一领域的发展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因此,每年我们都会讨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趋势。这种对潜在领域的关注使我们在产品研制过程中更看重思考,我们便提前做了技术储备。这让公司的发展趋势更加超前和明确。”
凭借在市场布局方面的先发优势,太平洋精锻已成功确立了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的领头羊。当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崛起并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时,他们敏锐地抓住了红利期。当一些竞争对手意识到这一机会并开始采取行动之时,他们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迎头赶上,此时整个进程已经明显放缓。
可以看出,太平洋精锻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配套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持续的创新以及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对此,夏汉关总结说:“任何一个企业,不能等到危机到来了,再去想怎么化解风险,而是要在发展比较顺利或者上升期的时候,就要想到在衰退或增长下行时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要先知先觉,要未雨绸缪,要把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做好。否则,当新技术面世时,你会不知所措。所以在每一次转型过程中,太平洋精锻都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2012年12月,占地200多亩的太平洋精锻姜堰新厂区顺利投入试生产,这也是他们的第二厂区,和以手动生产为主的第一厂区的最大区别,就是其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此时,太平洋精锻掌握着先进的齿轮模具设计开发与核心技术、冷温热精密锻造成型技术和专业化制造汽车齿轮的高新技术。而新厂区的建成,对于太平洋精锻能够赶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为了这一步,夏汉关早在4年前便开始了布局。2008年,由于第一厂区的产能越来越跟不上需求,夏汉关便开始为新厂房做规划。而此时正是太平洋精锻筹划上市的关键阶段,按照一般思路,往往要将主要精力先放在上市上,等到上市之后资金到位了再去考虑投资建厂扩大规模。
夏汉关却没选被动等待,他一边筹划排队上市,一边征地、建厂、预订设备,一样也没落下。
这当然都需要资金,但毕竟还有第一工厂,于是夏汉关想到了找银行抵押第一工厂去贷款,作为建厂资金。而且,在厂房建造的过程中,设备也没有滞后,无论是锻压设备还是机加工设施统统都选择进口,从德国、日本等国外知名设备品牌提前定做。
夏汉关深知,能设计建造出厂房的大有人在,但内部用起来大不相同。如果没有规划好,比如建小了,生产线进不去,就只能拆掉。如此,后期改造代价更高。
所以,在厂房设计建设方面,夏汉关也选择了高起点、高规格。建造最好的厂房必然要请最有经验的设计专家。眼光独到的夏汉关就认准了经验比较丰富的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院。
这是中国机械行业顶级规模、专业配置最齐全、综合技术优势最强的勘察设计单位,也是国内最早进行汽车行业大型生产线工程总承包且总承包项目最多、效果最好的设计单位,他们先后承担了1000余项国内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工程设计和总承包项目,在汽车工程领域尤其是汽车整车装备自主研发制造上,确立了明显优势。
起初,这个设计院的专家们并没有打算接手太平洋精锻的这一项目,但夏汉关对于优秀与先进的追随向来都是义无反顾的。他多次赴该院,言辞恳切地表达自己的愿景与规划,直到设计院的专家终于答应帮他们做厂房设计。
2010年6月1日,在周边是一片农田的偏僻荒凉中,踏着仅有的一条崎岖小路,太平洋精锻的第二工厂动土开工了。工厂从一开始规划就是超前的,桁架结构的设计可以使9条生产线并行不悖,设备的安装和厂房建造能做到同步进行。一步到位,统筹安排,不仅大幅度缩短了建造厂房的时间,而且很少出现返工。
上市前夕,夏汉关带领团队前去IPO路演,他的演讲“时态”大多数都是“已完成时”或者“正在进行时”:约6万平方米的新工厂,几百亩的征地已完成了,设备已经预定了,连生产线布局都有了,工地建设一片热火朝天......
“都是实打实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容。基本上没有诸如‘我想干什么、我准备做什么’等只能靠想象的‘将来时’。这份真实无疑对太平洋精锻上市是加分项。”见证了太平洋精锻发展历史的北京机电研究所原所长谢谈在回忆起这段经历时,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
2011年,太平洋精锻终于上市成功,紧接着不到一年时间,新工厂建成,这时正好赶上了中国汽车工业跨越2000万辆大发展的机会。资金一到位,崭新的工厂便开足了马力,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新工厂的年产值与净利润一度占比达到了44%以上,成为公司整体营收和利润的重要来源。如此,太平洋精锻又靠着超前布局,完成了一个腾空飞跃。
从一个想法到一张图纸再到变成一座机器轰鸣的大工厂,是一项非常大的工程。如果等一切都准备好了再去征地、论证、做规划,那么新工厂的竣工时间则要至少推迟三年。然而机会稍纵即逝,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新工厂的及时竣工,为太平洋精锻争取到了最重要的时间。
其实,做企业一开始大多数都处于“匮乏状态”,缺钱,缺人才,缺客户,可以罗列出一大堆缺的东西。但正是因为匮乏、限制和约束的存在,这份抉择与奋斗才显得格外有意义。
世间永远没绝对完美的事情,极具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是不会等待万事俱备的时候再动手的。“万事俱备”仅仅是“永远不可能做到”的代名词。一旦延迟,愚蠢地去满足“万事俱备”这一先行条件,不但辛苦加倍,还会失去宝贵的机会。
多少企业取得的辉煌成就,都不是事先规划出来的,而是在行动中一步一步不断调整和实践出来的,而企业家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必须成为驱动一切的原动力,真正的“无中生有”往往就是从企业家准确的审时度势和强大的内心开始的。
中国人创造词汇非常睿智,“胆识”——胆在前,识在后。换句话说,在面对机遇的时候,胆量最重要,只有有勇气去面对,才有机会取得超常规的发展速度。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崛起,倒逼着全世界汽车制造商正利用先进的技术,在竞争非常激烈的中国市场上展开竞争。
2023年,宝马中国宣布加快开发L3级无人驾驶功能,丰田公司也在做出改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贝瑞德在一份公司声明中说:“我们现在正加速扩大本地电动汽车投资组合,同时为下一步创新做准备。”
有外媒在一篇报道中曾这样写道:“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汽车市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逐步扩大一马当先的优势。如今,全球每两辆电动汽车中就有一辆行驶在中国。中国汽车制造商只将美国汽车制造商特斯拉视作本土市场中真正的竞争对手。中国购车者,尤其是高收入人群,近年来越来越倾向于购买本土品牌。”
而太平洋精锻通过自主研发,提前布局,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产品转型都跑在了前面,并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差速器总成做到了国内第一品牌,构建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行业竞争新优势,获得了包括蔚来、小鹏、理想等慢慢的变多国内主流电动汽车主机厂的认可和青睐。
同时,自2015年2月开始,太平洋精锻已陆续获得舍弗勒、博格华纳、上海汽车、沃尔沃、汇川技术等全球知名电动车大客户或知名技术公司的差速器总成产品定点与提名,如今以电动车差速器总成为代表的系列新产品已陆续大批量产,成为公司的明星业务。
太平洋精锻新能源差速器总成收入占比也从10%升到了20%,再到30%,份额在持续不断的增加,预计到2026年新能源汽车配套业务有望占到公司销售额的60%以上。一步领先,步步领先,这些项目的合作又反过来促进了太平洋精锻在技术创新上的提升,行业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在电动智能化战略推进方面,太平洋精锻的重要客户之一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可谓“意志坚定”。这体现在大众每年公布的未来五年规划中,新能源方面的投资总额节节攀升,他们在电池、无人驾驶方面做了重要规划与部署。
太平洋精锻作为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差速器锥齿轮、壳体及变速器结合齿、轴等重要传动部件供应商,充分受益于大众全球及中国的电动车销量的强劲表现,助力公司电动化业务转型迈上新台阶,自然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会影响整个传统行业的市场变化和客户的真实需求的变化。但永远不变的是追求行业高精度,低噪音、长寿命这三条指标。过去传统汽车行业是这个指标,未来电动汽车仍然是这个指标。
时代在变,需求在变,但是好产品的逻辑没改变。做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必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创业初心,夏汉关始终相信,市场会饱和,但好产品永远不缺市场。
没有它们,汽车就换不了挡,转不了弯;没有他们的产品,就不算“好汽车”。从跟跑到领跑,从制造到智造,从乡镇小厂逆袭为行业龙头,从夹缝生存突围到全球领军,这一关又一关,刚进厂就立志当厂长的他,如何带领团队逐一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