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联系我们

【 微信扫码咨询 】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摆线减速机

详解南京首版国土空间总体设计 带你一览“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样板”蓝图_ 龙虎网

时间:2024-12-17 来源:摆线减速机

  《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设计(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复。这个我市首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南京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谋划了怎样的未来发展格局?19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详细解读,一个面向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样板”的蓝图愿景徐徐展开——

  到2035年,南京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07.97万亩,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492.53平方千米以内;优化提升中心城区服务能级,强化江北新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服务构建承东启西的双向开放枢纽;构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完善城乡生活圈,营造更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人民城市……

  “《规划》是对南京市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实现了‘多规合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何流对获批复的《规划》内容做了介绍。

  国务院批复南京市城市性质是江苏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务院批复南京核心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产业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学技术创新高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 为耕地保护划定底线年,南京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07.9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86.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492.53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

  服务构建承东启西的双向开放枢纽,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策略,引领南京都市圈现代化建设,加快江北新区发展,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规划》构建 “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全域国土空间格局。打造环中心城区现代农业发展环,优化北部岗地平原、南部低山平原与西南两湖特色农业地区,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

  构建“1个中心城区、3个副城、9个新城、29个新市镇和24个城镇型新社区”的市域城镇体系。将中心城区建设成为拥江发展的高能级辐射地区,其中江南主城作为世界文化名城核心区、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品质宜居城区,江北新主城作为江北国家级新区的核心区和南京辐射带动苏皖区域的重要功能承载区。

  《规划》提出服务构建创新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圈层、组团”式的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划定产业园区、产业社区两类工业用地控制线年全市保障工业用地不少于300平方千米。实施工业用地“增留转减”策略,推动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布局优化。

  《规划》提出以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积极保护为原则,实现中华文化重要枢纽、世界古都杰出代表、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保护目标。重点保护好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和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加强历代都城格局、明孝陵等世界文化遗产以及红色文化遗产保护。

  《规划》合理地布局城市公共开敞空间,重点加强沿山、沿江、沿湖、沿城墙等区域天际线管控。发挥南京山、水、城、林融汇一体的特色,彰显古今交融、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

  《规划》构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巩固提高禄口国际机场的辐射力和竞争力;规划“八向十二线”的高速铁路网,“两环两横十四射”的高速公路网络格局;加快发展江海联运和长江转运港区共同构成的现代化港口群,提升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服务能级。实现半日内通达全国,1小时通达南京都市圈各成员城市的目标。

  《规划》在城市地区构建以市级中心、市级副中心、地区级中心为主体,以15分钟生活圈为支撑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在乡村地区推进新市镇和乡村社区两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满足人民高质量生活要求。以建成全国领先的安全韧性城市为目标,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

  国务院的《规划》批复提出,我市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京篇章”。作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南京未来将集聚千万以上非流动人口,市政府副秘书长陈斌表示,《规划》将引领南京“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

  他强调,本轮《规划》是南京今后一段时期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蓝图,是助推高水平保护、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有力支撑。进一步明确了近、中、远期目标,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样板”。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未来5年是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必须推动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陈斌表示,《规划》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构建城市功能、产业升级、人口集聚良性互动机制。

  如科学确定城市规模和开发强度,建立增量与存量、流量、绩效相挂钩机制,全市国土开发强度不超过35%;以“田园城市”理念转变城市发展方式,避免城市过度蔓延;探索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推动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跨区域、跨板块流动。

  《规划》聚焦城市核心功能定位,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强化跨江联动、创新驱动和枢纽带动,增强南京市先进制造、科学技术创新、现代服务、航运物流等核心功能;加快环紫金山科学技术创新带、江北新区产业创新带等重大产业和功能的集聚,把南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学技术创新中心主承载区。

  《规划》明确,南京要构建“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总体格局。对此,何流介绍,针对以新街口为中心、半径40千米范围的高度城市化区域,我市从始至终坚持“多心开敞、轴向组团”的空间组织原则,“中部都市”延续了这一格局。南北田园,则是要探索在特大城市周边如何建设一个世界级城市乡村田园地区。

  随着江北新区建设,长江的生态、景观、功能等价值潜力凸显出来,逐步成为城市的重要轴线。未来,要逐步优化提升中心城区服务能级,强化江北新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我市在《规划》中提出一江两岸、联动发展的格局,引领南京从“滨江”走向“拥江”。

  “在南京有个很直观的感受,城与乡不是割裂的,开车30分钟就能从城市到达开阔的乡野地区,乡村也能便捷地进入城市、共享服务。”何流表示,这得益于一直以来对市域主要绿楔的严格管控。《规划》提出城乡融合,以放射状交通廊道为轴,城市与农林地带交错渗透,中部的田园型都市、两侧的都市型田园交相辉映。

  本轮《规划》逐步优化了城镇等级、功能、空间结构,全市形成“1个中心城区、3个副城、9个新城、29个新市镇和若干个新社区”的体系化布局。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郑晓华介绍,中心城区由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构成,坚持“老城做减法、新城做加法”的思路,有序疏解江南主城内的非核心功能,提升江北新主城的功能与品质。其中,江北新主城按照不低于江南主城的城市规划建设与公共服务配套标准,高质量营建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主城,将着力发挥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地区的门户作用。

  六合、溧水、高淳3个副城,按照中等城市标准,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构建产城融合的区域性节点城市,成为南京高水平发展的增长极。

  禄口、柘塘、龙潭、龙袍、桥林、板桥、滨江、汤山、淳化9个新城,重点加快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聚,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轨道交通用地保障,促进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

  江北新区是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是南京新主城、全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此次国务院在批复中特别提到要“强化江北新区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

  郑晓华表示,《规划》将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共同纳入中心城区范围,作为南京提升城市能级、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的核心承载区。在基础设施支撑上,依托南京北站、马鞍机场、西坝港区等构建高效一体的对外交通枢纽,完善快速路网及骨架公共交通系统,强化沿江轴向和跨江方向主要客流走廊的轨道覆盖;在引领自主创新上,推动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等要素落位,加快江北创新核建设,以强平台、大载体保障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升级,高质量营建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主城。

  在区域带动上,促进江北新区主动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布局,参与共建世界级沪宁合产业创新带,深化“东联西引”,共建更高水平开放窗口。同时,引领南京都市圈北部协同发展,提升服务和辐射安徽、苏北等地区的区域中心能级。

  南京有着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规划》提出南京要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对此,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政交通处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在本轮规划中,南京加强全球链接,构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航空上,巩固提高禄口国际机场的辐射力和竞争力,规划四条跑道,远景预留第五跑道,着力打造长三角西翼重要的国际性航空门户枢纽。

  在铁路枢纽上,规划“八向十二线”的高速铁路网,完善南京南站、南京站、南京北站国家级铁路枢纽体系,实现与京津冀、粤港澳等重要城市群的高速畅达。

  在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上,南京规划高速铁路干线千米,普速铁路干线千米;建成以长江航运为主干,芜太运河、秦淮河等内河航运为补充的水运体系;构建“两环两横十四射”的高速公路网络格局,形成“井字三环、轴向放射、组团快联”的一体化高快速路网格局,构建280千米的“都市圈大外环”,未来“环内”实现高快速路网一体化。发达的交通,让南京实现半日内通达全国,2小时通达长三角中心城市,1.5小时通达省内城市,1小时通达南京都市圈各成员城市的目标。

  轨道交通的优势也将得到体现。该负责这个的人说,我市将引导城市空间集聚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力争中心城区轨道站点800米居住和就业岗位覆盖率达到65%。新街口、江北核心区等市级中心的轨道线公里,达到世界一流城市水平,高水平构建轨道上的城市;促进国铁干线、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四网融合”,共建轨道上的南京都市圈。

  南京将贯彻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构建与轨道线网一体化的多层次、多模式公共交通体系和综合换乘体系。持续推进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慢行交通三网融合,未来城市绿色出行比例力争达到85%,建设具有示范性的绿色交通典范城市。

  作为全国首个国土空间总规获批的省会城市,《规划》的发布对南京意味着什么?自然资源部空间规划局副局长苗泽表示,国务院的批复要求南京服务构建承东启西的双向开放枢纽,深化与上海、杭州、合肥等城市的协同联动发展,加强南京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省际协同。《规划》衔接国家战略部署提出了南京未来15年的行动方案。

  国务院批复特别提到南京要积极推动长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他认为,《规划》当中,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与城市系统,严格划定并遵循三条控制线,并从沿江产业转型升级、岸线功能调整优化、滨江公共空间提升等具体行动上,在长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上做示范。

  去年8月初,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明确了江苏是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李如海表示,《规划》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协同融通发展等国家战略,服务构建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在推动江南主城、江北新主城拥江发展同时,依托多层次综合运输体系和交通枢纽,引领扬子江沿线城市协同发展。

  在面向长三角向内辐射中西部、向外链接全世界的枢纽型都市圈建设上,《规划》以南京新街口市级中心向外40千米为半径,建设密切联系的“同城化圈层”,即一小时通勤圈;加快建设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圈层”,即一日生活圈。构建快速高效的交通网络,携手周边城市共保共建共享。依托沪宁合、沿江、宁杭、宁宣黄、宁淮、宁滁蚌等发展带,引导沿线城镇空间布局优化、紧凑发展。